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谣言/误区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NO.2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甲状腺微小癌体积小,不会转移的?
案例一:51岁女性,湖北籍人士,发现甲状腺结节1个月,超声提示“左侧甲状腺4类小结节(7mm),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 穿刺后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病理证实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2个癌灶,1mm、5mm),侵犯甲状腺被膜,并有左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提示:即便超声没有发现淋巴结肿大(或转移),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本质上就可能会出现转移,因为淋巴结转移是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侵犯被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本例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赵明组提供)

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案例二:42岁女性,浙江杭州人,发现甲状腺结节1个月,超声提示“双侧甲状腺4-5类多发小结节(4-8mm),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 穿刺后考虑双侧甲状腺可疑乳头状癌,做了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个癌灶),伴有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多发癌灶特征,本例即是实例,超声可能不一定发现所有病灶,同样的即便超声没有发现淋巴结肿大(或转移),但本例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就已经出现了双侧颈部中央区的淋巴结转移,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才有可能彻底切除原发灶和潜在的转移癌灶。(本例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王文栋组提供)

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案例三:36岁男性,浙江温州人,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2周,超声提示“右侧甲状腺2枚5类小结节(4mm、5mm),双颈部多发淋巴结异常”, 考虑右侧甲状腺癌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做了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发现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被膜、腺体内肿瘤播散、脉管内瘤栓,颈部大量淋巴结转移(44枚淋巴结中有11枚转移),术后做了碘131治疗,目前恢复良好。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即便微小乳头状癌也可能会出现大量淋巴结转移,临床实践中发现年轻、男性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肿瘤播散和淋巴结转移,这类人群需要特别警惕!(本例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毛晓春组提供)

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案例四:35岁男性,浙江建德人,身高 1.77m、体重90kg,体质指数(BMI )28.73kg/m² (属于肥胖),发现甲状腺结节1个月,超声提示“右侧甲状腺4类小结节(4.8mm),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外院穿刺提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做了右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灶侵出甲状腺,并有较多淋巴结转移(19枚淋巴结中有9枚转移),转移灶(7mm)比原发灶(5mm)还要大。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即便微小乳头状癌也可能会出现大量淋巴结转移,临床实践中发现年轻、男性更加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出甲状腺的患者也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另外,肥胖与甲状腺癌的发生以及淋巴结转移也是相关的哦,在年轻男性中还不少见,因此体重管理很重要!(本例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丁金旺组提供)

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案例五:44岁男性,浙江义乌人,发现甲状腺结节5个月,超声提示“右侧甲状腺5类小结节(7mm),可见右下颈气管旁淋巴结”,考虑右侧甲状腺癌,做了右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右颈部中央区淋巴结百分之百转移(9枚淋巴结全部转移)。术后定期随访超声,一年后发现右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再行右侧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发现右侧侧颈部36枚淋巴结中有6枚淋巴结转移。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即便微小乳头状癌也可能会出现大量淋巴结转移,而且部分患者在术后随访观察中可能还会向更远的部位转移, 因此,强调术后必须长期规范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情况,及早处理,争取长期控制!(本例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韩春组提供)


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案例六:31岁女性,湖北人,发现甲状腺结节1个月,外院超声提示“右侧甲状腺3类小结节(3mm),右颈部淋巴结异常”,穿刺提示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来源考虑),在外院做了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3mm),Hobnail型(靴钉细胞型,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颈部大量淋巴结转移(59枚淋巴结中有21枚淋巴结转移),转移灶(14mm)远比原发灶(3mm)还要大,术后来我院做碘131治疗。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很多种亚型,其中靴钉细胞型、高细胞型以及柱状细胞型等亚型是比较有侵袭性的肿瘤,恶性程度高于普通经典型乳头状癌,就像本例靴钉细胞型乳头状癌,尽管癌灶只有3mm(超声影像其实非常不典型),但是极具侵袭性,淋巴结转移很多,遗憾的是,至今为止,除了手术后组织病理能够确诊,术前无有效方法明确这种肿瘤。(本例由浙江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叶雪梅提供)
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笔者按: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前将甲状腺肿瘤最大径≤ 1cm的定义为微小癌,也就是说是体积比较小的甲状腺癌。从临床实践看,当前大多数的病理类型是微小乳头状癌,本身乳头状癌恶性程度总体来说不是很高,因此,学界认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相对比较温和的肿瘤。然而,以讹传讹,有人就觉得“甲状腺微小癌病灶小,不会转移的,没事的,不用管”。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事实上,甲状腺微小癌只是对病灶最大径的定义,在这一类甲状腺癌中, 病理类型包括很多种,比如髓样癌、滤泡癌、嗜酸性癌等均有较强侵袭性(大家千万不能忽视),而微小乳头状癌尽管相对温和,但颈部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据报道转移率介于30-50%之间,而颈部淋巴结转移往往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复发率增高的危险因素,最新观点认为甲状腺微小癌不等于低危癌,因此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甲状腺肿瘤病理分型中已经取消了甲状腺微小癌的定义了。
其实呢,甲状腺微小癌本质上也是恶性肿瘤,恶性的性质始终没变,虽然大多数可能是疾病的早期阶段,但也有侵袭性很强的,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甚至远处转移的(小病灶大转移),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要盲目的自认为“没事”,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士,科学规范对待。对于甲状腺微小癌,也需要遵循肿瘤的三早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不仅要处理甲状腺原发灶,还要处理潜在的转移灶(比如颈部淋巴结),确保治疗彻底性,追求长期根治。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图文|丁金旺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审核|赏金标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监制|浙江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qIc帝国网站管理系统